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挂牌以来的“1号令”——《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经落地。《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各家汽车金融公司均已着手研究新规,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提高流动性管理水平,推动行业发展。
顺应变化,共促行业发展
当前汽车产业处于重要转型升级期,作为汽车流通产业链的重要一环,汽车金融公司长期以来为产业链提供稳定精准的金融支持。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汽车金融公司行业发展报告(2022)》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全国有25家汽车金融公司,资产规模达9891.95亿元,全年完成零售贷款车辆655.44万辆,超过同年我国汽车销量20%,累计发放零售贷款金额超5600亿元。汽车金融公司累计发放新能源汽车贷款115.88万辆,贷款金额986.03亿元,同比增长90.68%。
伴随汽车金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快速发展,业务规模和竞争格局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中国银行业协会汽车金融专业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在汽车行业结构性变化的推动力、汽车金融参与者竞争加剧的冲击力、客群结构变化与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力三重力量的交汇作用下,汽车金融公司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汽车产业价值链从单一的汽车销售延伸至售后用车的全生命周期,孕育出广阔的创新空间和市场前景。另一方面,经过长期发展,汽车金融市场形成了商业银行、汽车金融公司、租赁公司等多元主体充分竞争的格局。
中国银行业协会汽车金融专业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说:“《办法》的发布充分考虑了汽车产业发展新特征和汽车金融公司外部经营环境新变化,不仅有利于引导汽车金融公司围绕服务汽车产业和汽车消费,突出差异化特色功能定位,提升专业金融服务能力,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有利于促进汽车金融公司逐步完善公司治理、股权管理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等,与当前银行业监管制度规范相一致。”
紧抓机遇,探索新型模式
围绕新规,汽车金融公司如何紧抓机遇?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田轩建议,从金融角度看,在加大力度落实《办法》的基础上,可从产品端和资金端着手,进一步优化金融服务在汽车消费信贷市场上的供给,为汽车消费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推动汽车产业发展;围绕汽车产业链条和汽车生态圈,创新融资产品,探讨配件、售后、保险、维修、智能化服务等衍生金融品种,满足新生融资需求。
上汽通用汽车金融有关负责人同样认为,《办法》允许汽车金融公司可以向汽车售后服务商提供库存采购、维修设备购买等贷款,开展售后环节的汽车附加品融资,以及开展售后回租形式的融资租赁业务。汽车金融公司应当积极拓宽在汽车金融服务方面的产品种类和服务对象,更好地满足汽车客户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并有力加强对于汽车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支持,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汽车消费,支持汽车产业发展。
不少汽车金融公司已经开始行动。
一汽汽车金融总经理助理刘佳表示:“我们推进落实新规各项新增要求,确保各项业务依法合规开展,并积极研究探索售后回租等新业务场景,力争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汽车金融产品和服务。”
同时,记者从奇瑞汽金了解到,当前该公司正布局融资租赁项目,并已于8月15日成功上线“好奇E租”融资租赁产品,奇瑞汽金总经理助理陈波表示:“奇瑞汽金将以汽车售后回租等业务为突破点,进一步丰富已有金融产品序列,为购车消费者和作为汽车产业链毛细血管的小微售后服务商提供更多元、更丰富的金融服务。”
丰田汽车金融有关负责人认为,从行业发展报告中的数据来看,融资租赁业务相较于汽车贷款等业务而言,整体业务占比较小。但实际上售后回租融资租赁本质仍为融资租赁,是基于车辆资产本身的资金融通,在实际业务中,售后回租融资租赁拥有大量的业务场景和较高的融资需求。他说:“新办法放开售后回租融资租赁,将有助于汽车金融公司开展售后回租融资租赁业务,提升融资租赁业务比重,在日趋激烈的汽车金融领域竞争中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汽车金融公司的行业整体规模有望进一步增长。”
拓宽融资渠道,行业“向阳”
近年来各地陆续出台多项政策促进汽车消费,而汽车金融公司作为汽车产业链的专业金融机构,在促进推动汽车消费、助力畅通汽车产业链、支持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发挥了积极作用。
上汽通用汽车金融有关负责人认为,《办法》拓宽了汽车金融公司的融资渠道,帮助汽车金融公司进一步增加融资来源,优化融资成本和负债结构,提高流动性管理水平,从而为汽车金融公司促进汽车消费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并保障稳健可持续发展。
比亚迪汽车金融有关负责人也指出,《办法》强化股东对汽车金融公司的支持力度,适当扩大股东存款范围,同时取消定期存款期限的规定,有利于汽车金融公司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此外,根据中汽协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整车出口量234.1万辆,同比增长76.9%,半年度汽车出口量首次超过日本,跃居世界首位。中国汽车出口已经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的重要推动力。《办法》支持汽车金融公司配合汽车产业“走出去”的发展需要,设立境外子公司,并允许开展外币业务和外币融资,无疑为打造中国汽车产业“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奠定良好基础。
可以预期的是,汽车金融行业在政策助力下跑出“加速度”,但在多元化发展新阶段也恐将面临“马太效应”加剧的问题。